南怀瑾语录:我们上古老祖宗的谁人时刻,人都自然,不用修道,个个有道,在道的境界。他在睡觉时“徐徐”,“徐徐”是怎么个睡法?就是睡觉很悠然,恬静得很。岂非现在的人睡觉不悠然?现在的人睡觉是很不悠然,很主要。尤其是在外国文化生涯影响之下,每一分每一秒都主要得很,以是睡觉睡得很欠好,加上闹钟也闹不醒,很可怜。

南怀瑾先生为人处事,喜欢随顺自然,不事做作。纵然某些不甚圆满的事,他也以自然之心看待,而不委屈为之。例如,他人到中年时,头上逐渐添了许多华发,他却漫不全心。55岁那年,他去剃头店剃头时,剃头师建议他染发,可以显得年轻许多。他没有接受这个美意的建议,还写了一首《剃头师劝染发戏作》的诗:“众人多畏发初白,却喜头颅白似银。免去风骚无罪行,何须装扮费精神。渐除烦恼三千丈,靠近仙灵一性真。对镜莞尔还自笑,依然故我我非新。”虽是游戏之作,内中包罗了体悟人生的智慧和洞透自然的禅意。

老子对人生的看法,不像其他宗教的态度,以为全是苦的;人生也有快乐的一面,然则这快乐的一面,却潜伏隐忧,并不那么单纯。因此,老子提醒修道者,别于众人,应该‘我独泊兮其未兆”,要如一潭清水,微波不兴,澄澈到底。

南大师以为,“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,什么知识都不执著,人生只凭自然”。他说:“昔人有言:‘东方有贤人,西方有贤人,此心同,此理同。’就是说真理只有一个,器械方表达的方式差异。佛学未进入中国,‘无学’的看法尚未在中国宏扬,老子就有‘绝学’这个看法了。厥后佛家的‘无学’,来诠释老子的‘绝学’,颇有相得益彰之效。

“修道乐成,到达最高境界,任何名相、任何疑难都解决了、看透了,‘绝学无忧’,无忧无虑,没有什么悬念。这种心情,一样平凡人很难感受获得。尤其我们这一些喜欢寻章摘句、舞文弄墨的人,看到老子这一句话,也算是吃了一服药。爱看书、爱写作,经常搞到三更午夜,弄得自己头昏脑胀,才想到老子真高明,要我们‘绝学’,丢开书籍,不要钻牛角尖,那简直很愉快。可是一以为自己是知识分于,这就难了,‘绝学’做不到,‘无忧’更免谈。‘读历史而落泪,替昔人担忧’,有时看到历史上许多事情,硬是会生气,硬是伤心落下泪来,这是念书人的痛苦误差。实在,‘绝学无忧’真做到了,反能以一种清明客观的态度,深刻独到的看法,服务社会,利益社会。”

“绝学”二字,并不是放弃学习的意思,人一生下来就最先了学习,怎么可能放弃呢?南大师的注释倒是对照贴切,更进一步说,就是放弃世间那些分辨利害、妍媸、荣辱、尊卑、贫富、善恶等等看法,做一个自然人,用一颗自由的心去感受天下,亲近自然,享受本真的快乐。这有点类似于佛家的去妄念、去我执。

如佛家云,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,利害妍媸等等都虚无不实。南大师说“真理只有一个”,现实上连一个都没有,或者说个个都是真理,就是我们那颗抛掉利害妍媸等世俗看法之后的良心。然则这些看法很难抛掉,它们原是借居在心上的杂草,却像土生土长的原住民一样,险些把我们的心都控制了。修道的目的,就是要铲除这些杂草,驱逐这些乱民,使自己重新成为心灵的主人。这就是“绝学无忧”。

若何修道?老子在《道德经》第二十章教授了修道的方式。厥后的羽士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修炼气功的方式,也是修炼之一法。但他们需要躲到深山老林,躲到道观静室中去修,甚至还要“闭关”修炼,境界就不高了。若是他们还抱着修炼成仙的念头,境界更低,跟世俗之人追求功名富贵没有两样。若是他们还运用“采补”、“炼丹”等等方式,这就走上了邪路,跟世俗之人偷窃抢劫没有差异。

老子的修道方式,无处不能以修。就像一颗生命力极强的种子,找到任何一个有水土的地方,都能萌发嫩芽,开出小花。通过对后世学术头脑的考察,老子的道现实上刚问世就已经失传。由于自庄子之后的所谓道家学派,早已偏离了老子的道。

这是什么缘故原由呢?可能这跟中国人做学问的习惯有关,学者们往往有一个牢靠的看法:这是对的,那是错的;只能云云,不能如彼。学者们之间多的是争论,少的是交流,很难相互之间互取所长。但自然的渗透照样有的,却没有自动的融合。而这种习惯的养成,又跟政治经济制度有关。中国古代的学者对照难以靠学术自己维生,除非他依附某种政治势力。庄子不愿意依附,以是他一辈子这着穷困潦倒的生涯。学者们为了“竞争上岗”,固然会自觉不自觉地指斥其他学说而维护本门学说。在老子、孔子时代,这种竞争应该说照样对照有绅士风度的,到了后世,学者们的某些竞争手段就不足为外人性了!

西方的学术生长之路应该说优于东方。例如古希腊时期,智者叶文诺开讲座,收费五个银币,他凭这项收入泉源,即可过上富足的生涯。而孔子授徒,收费不外十条干肉而已。一辈子教了三千多个徒弟,生涯还很拮据。西方学者无须依赖政治势力即可生计,以是其学说始终自力于政治之外。在学术交流方面心态也平和多了。由于这种差异,中国儒家、法家、墨家、纵横家等等,险些都是针对统治者设计的产物,而西方学说却较多地关注平民生涯。

老子的道学也以关注平民生涯为主,他想把每一小我私人都酿成自然人,自由自在地生涯,而把统治者酿成一个不要多管闲事的贤人,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那里,置若罔闻,听而不闻,只不外心里明了而已。偶然也会发谈话,依从民意,点到为止而已。这种设计一定纰谬统治者的口味,无人订购是一定的。其中某些附件也曾被后世帝王使用,但老子的本意一定不愿这样拆零出售。美文浏览

对于通俗人来说,修学老子的道学,把自己酿成一个自然人,或者说“真人”,倒是脱节烦恼的绝好方式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我们人人都是“假人”,脑壳里装着一些虚伪的看法,用虚伪的面目走到众人眼前,接纳一些虚伪的手段,追求一些虚伪的目的,享受某些虚伪的快乐。修道的目的就是去假存真,使自己不受虚伪的世俗看法困挠,“人之所畏”,我独不畏。别人都说吃海鲜好,我要看看它对纰谬我的口味和肠胃;别人都说当官发家好,我要看看它对纰谬我的性格和脾性;别人都说清茶淡饭太寒酸,我喜欢就天天品尝;别人都争先恐后揭晓卓识,我默默无语独悟真如;别人都伶俐伶利自逞其能,我少一点杂念,留一份闲情,看花着花落;别人都欲波翻腾苦求俗乐,我一心清净,与道同体,如千古深潭,清亮明亮而微波不兴……

到了这种“去假存真”的境界,那么,纵然静居独处,也不会感应伶仃;纵然身处闹市,也不会被红尘扰乱了视线;纵然在众说纷纭的场所,也不会被他人左右自己的头脑。就像一滴清水,到那里都不会失去水的个性。纵然偶为杂质所侵,也可以随时蒸发,复归于一滴清水。老子说,“上善若水”,能如水一样无为无不为,无可无不能,无求无不求,无往无不往,又能保持自身的纯净个性,也就近乎道了!

一日一心得

人,来不知从那边来,去不知向那边去,来非自愿,去更非本意,几十年光景,稍纵即逝,因而,照样卸下面具,放下肩负,像毕希纳所言:人啊,活得自然一点吧!我们应该像一朵云,具有云的萧洒,是否下雨总是那样萧洒。

迎接关注我们的《我的左手边是你的右手》微信号:izuoshoubian
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!